带有古代地名的成语大全.doc
带有古代地名的成语大全成语中带有古代地名的成语都有哪些?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也可能就只知道一两个而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带有古代地名的成语,增长下知识。带有古代地名的成语寿比南山:南山指陕西西安市西南的终南山。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后以南山为南岳,或者说是终南山。终南山如上条,南岳即衡山。在湖南省衡阳市。终南捷径:唐卢藏用移居终南山,后来做了大官。借指求名利的捷径。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南,也叫太乙山、南山。西起宝鸡眉县,东至蓝田。为道教发祥地之一牛山灈灈:牛山:山名,在山东临淄境内。 《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苦彼濯濯也。今用牛山濯濯形容秃山。泰山压顶: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泰山是五岳之首,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比喻极大的压力或打击。安如泰山: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出自《汉书刘向传》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泰山其颓: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重于泰山: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比用可可以说泰山鸿毛。泰山北斗: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泰山压卵: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 《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人心齐,泰山移: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 ,比喻团结就是力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逼上梁山:梁山:山名,在山东济宁市东北梁山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庐山真面:庐山:山名,在江西九江市境内。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绿林好汉:绿林:山名,在湖北当阳东北京山县。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南山可移:南山指陕西西安市西南的终南山。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是东晋谢安故事。成语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东山,在会稽。有人说即今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有人说在浙江省上虞的上浦镇。高卧东山:东山:在会稽。有人说即今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有人说在浙江省上虞的上浦镇。 《晋书谢安传》: 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当其人隐居待时,可以说成语叫高卧东山。中流砥柱:砥柱:山名,即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急流中之砥柱山。成语也作砥柱中流。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暗度陈仓:陈仓:在陕西宝鸡市东。历史上著名战役与计策。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此成语也作暗渡陈仓。全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布鼓雷门:雷门:浙江绍兴古城门。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成语意思是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近于班门弄斧。合浦珠还:合浦:原属广东省,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广西合浦东北。产珠。南朝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产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记极,珠逐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成语也作珠还合浦。邯郸学步:邯郸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在河北省南部。 。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又《汉书》: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淮南鸡犬:淮南:在安徽省中部。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蓝田生玉:蓝田:县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比喻贤父生贤子。《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洛阳纸贵:洛阳:为晋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典故出处为《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洛阳才子: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指西汉贾谊,后泛指有才华的人。语出晋潘岳《西征赋》: 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南市西。 《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巫山云雨:巫山:著名的长江三峡即从巫山穿过,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巫峡(三峡之一) 。比喻男女欢合。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昆山片玉:昆山,即昆仑山,古代传说中西方世界的名山,与现在的昆仑山不完全相同。比喻美好事物之突出者。桂林一枝: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鹤背扬州、骑鹤扬州 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大意失荆州:荆州,今湖北省荆门市。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故事。败走麦城: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乡。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故事。山阴道上: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长安道上:长安是汉唐两代的首都,约今之陕西西安市。比喻名利场所。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长安棋局比喻政局动荡不安。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长安米贵:长安是汉唐两代的首都,约今之陕西西安市。用以指居大都市生活费用昂贵。唐张固《幽闲鼓吹》﹕ 白尚书( 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 熟视白公﹐ 曰﹕ 米价方贵﹐ 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嗟赏曰﹕ 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二记载此事﹐作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日近长安远:长安是汉唐两代的首都,约今之陕西西安市。帝都不可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高阳酒徒: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平原督邮:平原:在山东德州南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从事,恶者谓 平原督邮。青州从事:青州:在山东淄博东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从事,恶者谓 平原督邮。桑间濮上 桑间:古代卫国地名。濮:濮水,在今河南北部。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新亭对泣:新亭:在江苏南京境内。 《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阳关大道:阳关:在甘肃敦煌西南。阳关是古代关名,也是判别的曲子名。代指送别。成语也有阳关三叠或三叠阳关。按曲子名解释,这里不单列,不计入地名成语。康庄大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大有镇有个叫康庄村的地方,当年周总理来此视察,称通往康庄村的道路为康庄大道,此名被保留并一直延用至今。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尔雅曰: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渔阳鼙鼓:渔阳: 渔阳:地名,现天津市蓟县,因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古时名渔阳。亦作 渔阳鞞鼓 。指公元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唐白居易《长恨歌》: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痛饮黄龙:黄龙:古代府名,契丹所置,金改为济州,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腹地。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大江东去:大江即长江。出自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长江天堑:《南史孙范传》: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范奏曰: 长江天堑,古来险隔,虏军岂能飞渡?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宋刘斧《青琐高议》: 我闻古人之诗曰: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有何面目见之?河东狮吼:古河东即今山西省。出自陈糙故事。重点是怕老婆。陈妻柳氏,河东是柳氏的郡望,这里代指柳氏。俟河之清:后面常常接以人寿几何。河即黄河。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说项羽故事。后演化成黄河。乌江即黔江,在贵州省。是项羽自刎之处。辽东白豕:辽东,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 《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白山黑水: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恒河沙数:形容数量很多,像恒河中的沙子数目一样多无法计算。恒河,在印度,此成语出自佛经。 《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泾渭分明:泾、渭是甘肃省、陕西省境内的两条河,古人认为渭水清,泾水浊,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淮橘为枳:人隋环境而变。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淮南即淮河之南,也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不能越雷池一步:雷池:湖名,今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 不得越雷池一步 。 《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赤县神州:古代中国的别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南州冠冕:南州:泛指古代我国南部地区。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五湖四海:五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泛指全国各地。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四海即东西南北四海,犹如说天下。出自《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四海之内皆兄弟:此四海即东西南北四海,犹如说天下。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福如东海:对幸福的祝愿常用词。福气如东海一样大。东海古代说东面的海。与此成语常常连用的一句叫寿比南山。东海扬尘:东海古代说东面的海。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 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 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中原逐鹿:中原:泛指我国中部地区。也说逐鹿中原。意思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虎踞龙盘:特指江苏南京城。原意是地形险阻,后来意为被英雄豪杰占据。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楚才晋用:楚与晋皆国名。晋见上条。楚在南方一带。都郢。最小时间也占据湖北省西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此成语也说晋用楚材。越凫楚乙:《南史顾欢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南朝齐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肝胆楚越:《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北辕适楚: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 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义近南辕北辙。楚河汉界:指斗争前线。楚汉指秦末之楚汉即刘邦与项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也可以看作是诸侯国。楚汉相争,最后是汉得了天下。其界即鸿沟,约在今荥阳。胡越之祸: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得陇望蜀:陇:陇山,陕、甘交界处。陇与蜀皆地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陇略等于今甘肃省,蜀略等于今四川省。光武帝时实为隗嚣与公孙述分别割据。陇头音信:陇:陇山,陕、甘交界处。南朝宋陆凯与范晔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长安范晔,兼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事见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一。后用陇头音信称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乐不思蜀:蜀略等于今四川省。快乐就不思念蜀国也。这是关于后主刘禅的典故。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 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蜀犬吠日:蜀略等于今四川省。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与此近义有成语还有一个辽东白豕,都是少见多怪的意思。巴山蜀水:概括说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巴蜀皆古国名。齐东野语:齐:周朝国名。道听途说,不足为凭。典故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大非偶:齐:周朝国名。不敢高攀的谦词。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 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齐烟九点:齐:周朝国名。高处俯视齐州无非是九点烟而已。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杞人忧天:杞:周朝国名,今河南杞县。杞人即是杞国人。杞国为周诸侯国名,杞国大体上在今河南省杞县。典故出《列子天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出自《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郑人买履:郑:周朝国名。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ng) 信度,无自信也。叶公好龙: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鲁殿灵光:鲁:周朝国名。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余之所立也。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周朝国名,今山东省曲阜。出自《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 。秦晋之好:秦晋:周朝国名,秦国和晋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朝秦暮楚:秦:周朝国名。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楚馆秦楼:秦:周朝国名。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指歌舞妓院场所。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秦镜高悬:秦:周朝国名。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秦庭之哭:秦:周朝国名。楚国到秦庭求救兵的故事。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三户亡秦:秦:周朝国名。秦灭楚用欺骗手段,楚人愤激之报复心理。最终还是灭了秦国。 《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越瘦秦肥:秦:周朝国名。秦与越相距太远,了无关系,所以是无关痛痒的遥远问题。比喻痛痒与己无关。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完璧归赵:赵:周朝国名。赵是战国时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西北到河北省西南一带地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赵、魏:周朝国名。孙膑所用著名计策。魏赵皆国名。魏国都要大梁,赵国都邯郸。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吴头楚尾:吴:周朝国名。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 吴头楚尾。也作楚尾吴头。吴牛喘月:吴:周朝国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 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此成语常与蜀犬吠日连用。吴下阿蒙:吴:周朝国名。阿蒙是人名,指吕蒙。吴下是地名,即吴地。吴为周之诸侯国,今江苏之南、浙江之北一带。典故出《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原文如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吴市吹箫:吴:周朝国名。说吴子胥故事,街头行乞的意思。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抉目吴门:吴:周朝国名。也是吴子胥故事。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后常指忠臣被冤杀。吴门即古吴国的城门。蜀锦吴绫:吴:周朝国名。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微风初动,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细雨才收,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吴越同舟:吴:周朝国名。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吴越邻国相依又相争,世代成仇。吴越皆国名。越国以绍兴为中心,吴国以苏州为中心。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夜郎自大:夜郎:汉时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小国国名,在贵州西部。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 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自郐以下:郐:周朝国名,今河南密县东北。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自郐以下无讥焉。黔驴技穷:黔:贵州的古称,今贵州的简称。文中的黔是唐之黔中道,略相当于今贵州大部加四川大部。这个成语也说成黔驴之计。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