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doc
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自5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7章5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 例)颁布实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以下简称审计法)的 有关规定予以了明确和细化,使审计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明了,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指 导和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审计 机关正在普遍宣传、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5 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贯彻实施,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 前的一件大事,本人通过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及以往的审计工作情 况,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谈点自已的体会供同仁参考。一、审计依据问题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 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以审计法第三章16条至30条 规定的相关内容为审计依据,二是除以审计法第16条至30条规定 外,将各级政府批转审计机关年度项目审计计划文件作为补充依据。上述两种操作方式,谁对谁错有待明确,笔者倾向第二种做法, 依据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新审计法第五章审计程序第38条规定“审计根据审计项目计 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 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 书实施审计” 。实施条例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应当 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 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 lOCAlhoST通过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审计机关执法依据 除法律、法规规定外,还应按照本级政府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项目 计划,遇有特殊情况的须经本级政府批准才可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 计。依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依据就存在不完整性。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项目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纪 违规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 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依据有两种表现:一是依据审计法、审计 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相关规章中明确审计机 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上述两种做法和表现形式都存在与新修订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 例相衔接和完善的问题。新审计法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 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 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 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二款“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 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 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 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 (来源:文秘114***)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 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 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 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 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处理、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目前,相关部门起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明确有执法主 体单位,直接借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条款作为审计处理 处罚的依据就存在执法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三、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 新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 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 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 为最终决定”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不能根据财政、财 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 定审计管辖范围” 。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有本级政府 安排的和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委托的审计项目,审计决定中告之的 被审计单位救济途径的受理机关有待进一步明确。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更好地运用实施条例,推动审计工作更好更快发 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当前和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 人员的一件大事。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同仁参考:一、审计依据应依据审计法相关条款规定和各级政府批转的审计机关年度审 计项目计划。完整表述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 规定和《人民政府批转局关于年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 (政发号)……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审计定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 定性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公两种情况:一是若国家相关法律、 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无明确的处理、 处罚意见的,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处理、 处罚依据,二是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 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有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参照相关法律、法 规规定的处理、处罚种类及幅度,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 条款规定进行处理、处罚;需移送或由相关主管机关处理的制发移送处理和审计建议书。三、审计决定书中告之被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由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者委托实施的审计项目,裁决机关为授 权的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为授权或委托的审计机关 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审计项目 裁决机关为本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为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 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