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穷人》的特点_六年级语文.doc
六年级语文:《穷人》的特点_六年级语文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 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 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一)环境描写细致生动课文第一段,写桑娜等待丈夫归来的焦 灼心情,是通过屋外和屋内两种环境的对比来具体描述的。 屋外寒风呼啸 ,海浪 汹涌澎湃,而室内却宁 静而舒适。桑娜不时倾听风暴的声音,感到心惊肉跳 , 祈求上帝保佑出海的丈夫平安地归来。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仅知 道桑娜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还知道她勤劳贤慧,把渔家小屋收拾 得整洁而温暖,同时心地善良,爱怜丈夫。通过写桑娜一家艰难困 苦的生活与下文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了对比,写她爱怜丈夫的焦灼 心情与下文收养孤儿的心愿构成了矛盾,有力地映衬了她美好的心 灵。 (二)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在矛盾冲突中显示 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第二段描写了桑娜矛 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毫不犹豫 地抱回两个遗孤,可她又忐忑不安 地想;他 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家 境本来就很穷困,又有五个孩子,丈夫的担子已经很重了,现在再 加两个孩子,能养活吗?所以,桑娜的担心是很自然的。可是她又 想:嗯,揍我一顿也好! 可见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是什么原因形成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呢?是罪恶的剥削制 度造成的穷困,是穷苦人民在现实情况下一种真实心理的写照。它 不但不会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纯洁心灵的光彩,反而在思想斗争中, 增添了她克己待人的光辉形象!(三)细节描写细腻传神第三段细 节描写,细腻传神,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当桑娜把西 蒙已死的消息告诉渔夫时,渔夫说: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 放在一起怎么行! 可是他为什么皱起眉 、脸变得严肃、忧虑?他知道应该救孩子啊! 可是孩子太多,又担心收养不起。但他马上就作出了决定: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出来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可 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想法不谋 而合了,她那紧张害怕的心理顿时化为乌有,此时完全沉浸在激动、 兴奋和快慰之中了。我们抓住桑娜和渔夫不谋而合 的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情和动作细节,就可体会出憨厚、正 直的渔夫同样具有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深刻反映了穷人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四)语言描写朴实无华全文语言恰 如其分,朴实无华,感人肺腑,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文章开始的环 境交代,只用了心惊肉跳 一词,却突出地表现了环 境的险恶和桑娜 担心的程度。写桑娜 的沉思:丈夫 她 可是 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作者没有深奥的词语,没有高亢激越的句子,却深切 地道出了她一家生活的艰辛。在表现她对邻居的关心时写道: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几句平平常常 的话,使她的善良脱纸而出。再如渔夫说: 我们,我们总能熬出来的人!一个熬 字,却极大容量地表明不遗余力收养孤儿的决心。又如桑娜 知道丈夫和她的想法一致时,才拉开了帐子 ,文章 嘎然而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余味:穷人的心灵是多么美好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