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单位不安全行为发生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


《生产单位不安全行为发生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单位不安全行为发生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生产单位不安全行为发生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一、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综合对不安全行为分析,有诸多因素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
1、根据员工日常作业中的行为表现,对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如下:(一)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人群:新入企员工;劳务工;工龄长的老员工;培训、学习不到位的员工;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辅运车辆司机居多);固定岗位点、单岗作业人员;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的员工;外委施工队人员等。
2、(二)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新入企员工对安全作业的概念模糊,不知道怎么做安全、怎么做不安全。
3、个别劳务工文化程度低,从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对此项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4、许多工龄较长的老员工,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思想比较麻痹,总认为自己一直这么干也没有发生事故,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5、个人不能认真参与安全培训、学习,安全意识淡薄,对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在具体的作业中随意发生不安全行为。
图省事、怕麻烦,侥幸心里作怪。
偶尔的一次不安全行为估计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心理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6、作业过程中思想开小差,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导致作业程序不规范,发生不安全行为,甚至造成事故。
7、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由于违章隐蔽、查处难等实际情况,发生不安全行为。
单岗作业人员主观安全意识松懈,睡岗、脱岗类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8、外委施工队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应付、凑乎的思想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三)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由于总考虑要完成生产任务才有效益,造成重生产违章指挥,赶产量、进度违章作业,特别在设备抢修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形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
单位培训不到位,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单位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形成了不能全员参与治理不安全行为的被动局面。
井下各作业场所点多面广,各级管理人员客观上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没有对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对不安全行为治理的方法和手段简单、粗暴,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根治。
班前会组织得不好,员工对作业场所情况了解不够,对相关要求掌握不到位,上岗后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缺乏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大了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
(四)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时间:设备突发故障抢修时。
由于忙于完成抢修任务,而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中夜班特别凌晨是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最为不佳的时段,也是单位检查、管控最不力的时段,最容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节假日容易出现疲劳上岗,不安全行为随之产生。
检查的管理人员刚离开,作业人员认为检查人员刚走不会再来,违章行为伴之而来。
二、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执行力,营造良好氛围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应采取班组、区队强化现场管理;各级领导、业务部门人员强化监管;员工自我约束;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作业环境;消除设备、设施缺陷等多方面措施。
调动班组、区队主动管理不安全行为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将不安全行为纳入对区队、个人绩效考核中,根据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对应扣除分数进行考核,通过奖罚措施调动现场管理人员主动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执行全员风险抵押制度。
风险抵押考核指标除与事故、重大安全隐患挂钩外,重点将不安全行为纳入抵押考核指标。
考核除对发生不安全行为员工进行考核挂钩外,同时将本班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与班组长、带班队长挂钩,全月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与队长、书记挂钩。
通过风险抵押的严格考核兑现,实现区队、班组对不安全行为的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创建“无不安全行为”区队、班组。
对创建无不安全行为区队、班组成功的区队第一责任人、班组长分别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奖励加分。
同时,对创建成功的区队分别按管理难易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充分发挥带班队长、班组长作用。
根据现场可能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工序、时间段,做好重点的盯防管控。
如连采机调机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必须明确规定此作业工序带班队长必须全程盯防,对不严格执行的以不安全行为论处。
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
当班人员发生中等风险等级以上的不安全行为,除按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罚外,同时对带班队长、班组长给予连带处罚。
区队要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尽量避免“活多人少”或人浮于事的情况出现,防止抢时间、赶进度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加强交接班管理。
杜绝上班时不能认真负责干好本职工作,急于早下班而手忙脚乱,无序操作导致违章行为。
加强班前会管理,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班前会质量。
班前、作业前各单位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严格按程序作业。
严格管理,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要完善细化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落实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的责任和指标。
必须要明确对隐患、不安全行为的查处,绝不是安全管理部门责任。
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次数超过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杜绝违章生产、违章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要加强单岗作业区域的巡查。
公司和各二级单位每月应形成不安全行为的分析报告,对频次多发、重大等级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对不安全行为次数占公司和单位比例大、急剧上升的所属单位作为重点管控对象。
抓好中夜班人员睡岗问题。
各级管理人员加大巡回检查力度;单岗作业人员实施轮岗制;加强岗位点文明卫生管理,要求环境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岗位工的疲劳、空闲时间,从而减少、控制睡岗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对于一般性质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按照安全管理奖罚办法进行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重大风险等级以上的不安全行为,要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安全问责管理办法进行责任追究,并将责任追究情况通报相关单位,以此达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通过不安全行为曝光来警示员工。
二级单位及区队应分别设立不安全行为曝光亮相台。
利用本安信息系统,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积分管理,及时掌握高危群体,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矫正和控制。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公司所属二级单位适度投入相关资源,加大针对性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建立月度培训考核机制,推动公司、矿(处)、区队(车间)三级培训的良性运行。
、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手段。
如公司和二级单位都可以定期举办不安全行为人员培训班和高危群体培训班。
改善作业环境主要是不断改进顶、底板、水、粉尘、噪音等方面的管理。
提高设备、设施完好率和可靠性。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小魏子老师】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单位 不安全 行为 发生 原因 分析 措施
- 本文标题:
生产单位不安全行为发生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100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