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以一、以用作介词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1、以一当十(成语)夜以继日(成语)秋以为期(诗经氓)“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凭借、因为、按照等”例:虽董之以严刑。
2、(表手段、工具,用)“以”后接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例:农人告余以春及。
3、(“春及”意即春天到来后的农事,是主谓式名词性短语)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4、(“谈笑”,动词活用作名词,属名词性短语,谈笑的方式)与疑问词“何、奚等”连用,构成倒装式介宾短语例: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表依据,凭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即“以奚”,表依据,凭什么)“以”后省略“之”字,“以”常译作“把”;“之”作代词,共同构成介宾短语例: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5、(“之”代上文的“清流激湍”)二、以用作动词“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例:成以其小,劣之。
6、(“其小”是主谓式短语,“其”作主语,“小”是形容词,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7、(“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是主谓式短语,“媪”作主语,“为长安君计短也”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根据一些文言文句子对仗的规律去推敲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8、(“以”即前句“用”字意,任用)3“可以”“以为”与今义相同时作动词例:自以为关中之固。
(与今义同,以为、认为)三、以用作连词“以”位于动词与动词之间,形容词与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与形容词之间,大多作“而”字用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例:猥以微贱。
(“以”位于两形容词之间,并且)请息交以绝游。
(“以”位于两动词之间,互文可不译)表目的、结果,常译作“来”“以致”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表目的,来)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表结果,以致)表修饰,“以”前一般是形容词作状语,译为“地”,“以”后是动词中心语例:云无心以出岫。
(“无心”意思是“无意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出”)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意思是“明白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教”)表承接,两个动词之间语意连贯接续,前一动作往往是后一动作的手段或方式,相当于“而”,可不译例:引壶觞以自酌。
(自酌自饮的方式是端着酒杯)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朝”活用作动词“上朝”,上朝的方式是拿着象笏)表因果,作连词表原因的“以”与作介词表原因的“以”的区别是,前者接分句,后者接名词或代词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接分句,因为)6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以啮人,无御之者。
四、以一些固定结构常与“所”“为”“有”“无”“是”等组合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方法、态度,如:“所以(的原因或用来)、以为(认为或把怎么样)、有以(有什么办法来)、无以(没有什么办法来)、以是(因此)、是以(因此)等”五、以用作助词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六.以通假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日以尽矣。
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七.以重要文言句型【以为】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把作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把它设为。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与(一)连词。
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灭吴)(二)介词。
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三)动词。
给予,授予。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结交,亲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对付。
庞煖易与耳。
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赞许,同意。
吾与点也。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四)与文言句型【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小魏子老师】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文言 虚词 用法 总结
- 本文标题: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总结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1040589.html
最新DOC
最新PPT
- 【2019年整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3
- 【2019年整理】党员发展对象培训课件
- 【2019年整理】第7章抗疲劳功能性食品
- 【2019年整理】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0-SA-P1
- 2019年整理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使用方法--形成性测评系统使用方法
- 【2019年整理】第二章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 【2019年整理】施工技术安全计算NEW
- 【2019年整理】上海市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负责人考试培训7
- 【2019年整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 【2019年整理】抗生素经验性治疗
- 【2019年整理】董氏针灸穴位图
- 【2019年整理】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8-Unit-1-I-always-like-birthday-parties课件1
- 【2019年整理】3333第三章第六节不确定性分析
- 【2019年整理】税收采集系统介绍-税收调查
- 【2019年整理】高考物理之复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