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解析板1(安徽卷)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解析板1(安徽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解析板1(安徽卷)(21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必须使用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5、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7、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8、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连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
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
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
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去把握。
先根据划线句位置,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再把备选项与文本编辑器有关语句逐项比对,要防止出现无中生有、混淆已然和未然、范围失当、张冠李戴等毛病。
A项,范围失当,“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表述绝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项,范围失当,“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段承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段。
C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思路是文章的材料和段落的组织安排方法,分析文章思路,要分析清楚文章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文章内容,要分析出文章的部分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做到全面把握。
具体回答该问题,先整体阅读文本,概括各层层意,把握文本思路;再把备选项与所概括的内容逐项比对,判定对错。
A项,乱加因果,“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项,曲解文意,段承段,说的是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D项,“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理解错误,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vpv123】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语文 解析 安徽
- 本文标题: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解析板1(安徽卷)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138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