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消毒灭菌原则与方法


《实验室消毒灭菌原则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消毒灭菌原则与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包括实验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检测用具、培养基等的消毒、灭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2、(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3、消毒通常用于实验室检测环境、人员手部等,灭菌通常用于检测用具、检测试剂等。
4、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污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5、(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6、(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7、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细菌繁殖体。
8、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
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细菌芽胞。
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
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
(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
(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
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
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
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pH值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
一是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
二是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
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处理剂量与监测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
三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干烤法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若物品先经1过氧乙酸或5新洁尔灭湿化处理后,可起协同杀菌作用,照射2分钟,可使杀芽胞率由81增加到98-99。
微波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其热效应可损伤睾丸、眼睛晶状体等,长时间照射还可致神经功能紊乱。
使用时可设置不透微波的金属屏障或戴特制防护眼镜等。
3湿热消毒灭菌湿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所需温度低、时间短。
(煮沸法。
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灭芽胞。
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至1-2浓度时,沸点可达105,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
在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的情况下,要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长消毒时间2分钟)。
此法适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
煮沸前物品涮洗干净,打开轴节或盖子,将其全部浸入水中。
大小相同的碗、盆等均不能重叠,以确保物品各面与水接触。
锐利、细小、易损物品用纱布包裹,以免撞击或散落。
玻璃、搪瓷类放入冷水或温水中煮;金属、橡胶类则待水沸后放入。
消毒时间均从水沸后开始计时。
若中途再加入物品,则重新计时,消毒后及时取出物品,保持其无菌状态。
(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器装置严密,输入蒸汽不外逸,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高而升高,当压力增至103-206kPa时,湿度可达3-132。
高压蒸汽灭菌法就是利用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热进行灭菌,为目前可靠而有效的灭菌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高压,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敷料、手术器械、药品、细菌培养基等。
潜热是指当lg100的水蒸汽变成lg100水时,释放出2J的热量。
高压蒸汽灭菌的关键问题是为热的传导提供良好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冷空气从灭菌器中顺利排出。
因为冷空气导热性差,阻碍蒸汽接触欲灭菌物品,并且还可减低蒸汽分压使之不能达到应有的温度。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小魏子老师】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消毒 灭菌 原则 方法
- 本文标题:
实验室消毒灭菌原则与方法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138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