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docx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docx(42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十年来,我们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1、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战略思想。
2、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首要任务。
过去五年的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很不平凡。
3、坚持和不断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瞬间,你慌了,怕富釉,怕背上磕破。
你惋惜桑菊跌错了位置,还要买镁钡钡,扔错了方向。
4、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这是一条通往书籍之山的道路,学习永无止境页码:第42页,共42页第一章:生态文明: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如果你打开专栏,十年努力,十年进步。
5、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系列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并逐步实施,有的收到了明显成效,有的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6、从今天起,本报“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专栏将推出“十年回望重大战略”系列评论,从新世纪新阶段的特点出发,展示重大战略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就,揭示辉煌背后的制度优势和不竭动力,凝聚共同奋斗、砥砺前行的力量。
7、(一个破碎的文明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之力的游戏?一段文明风雨飘摇,多少是一首自我煎熬的悲歌?工业革命烘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极,却让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在一次次索取自然之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留下了太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的痕迹。
这样的教训被中国吸取了,并被深深铭记:传统工业文明的局限性无法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也不是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
经过几十年的思考和十年的探索,中国做出了自己的突破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
“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干净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铿锵的话语,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为了建设生态文明,中国花了10年时间写下:10年来,“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推进两型社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确立;过去10年,中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最大的国家,单位GDP能耗下降9%;10年来,绿色GDP的绩效评价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在这个国家稳步推进。
自此,“生态文明”成为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十八大代表谢振华提到的“两型社会”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世界其他地方可能同样有价值。
”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卡米拉图尔敏(Camillatoulmin)评价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全球意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坐标早已超越中国大地,在全球视野中树立了一个风向标,并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这是对现存文明优缺点的反思和客观审视。
这是对西方国家发展悖论的超越和重大突破。
这是一个决定中国社会走向的选择。
这是回应,是充分关心人民。
10年,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瞬间。
但是,中国书法的生态文明,哪怕是一瞬间,都是充满色彩的。
(时间有重量吗?时间是失重的,但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因为我们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因为我们顺势而为、逆势而为、乘势而上的不懈努力,因为我们化解资源供需矛盾的精彩“中国答卷”,这段时间是沉甸甸的。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经济大踏步前进,但“高消耗、高排放、难回收、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使资源不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
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同心同德,循序渐进。
这10年的重量,是负责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
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下降9%;“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5%,基本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十八大代表、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感慨地说:“10年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国际互利合作成效显著。
”这10年的重量,在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十八大代表、国土资源部部长许如释重负地说:“10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确保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在支持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红线没有动,秩序没有乱。
”这10年的重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20XX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十一五”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亿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党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于小兰,20年来一直在荒山上种树、植绿,把1万多亩荒山变成了绿色林地,成为环境保护的典型。
10年的旅程是不寻常的,10年是沉重的。
交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中国答卷”,靠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指针”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这种力量来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厚度;这种力量来自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深度;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力量推动中国航船驶向辉煌的梦想之旅。
(时间有颜色吗?时间没有颜色,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坚定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探索,努力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中国道路”,赋予了这一时期灿烂的色彩。
世纪之交,环境的恶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进程中阶段性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出现了。
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被广泛期待并在各级得到实施。
这10年的颜色是涂在大地上的绿色。
全国森林面积从9亿亩增加到3亿亩,森林覆盖率从55%提高到36%;中国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小,实现了从“人进沙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十八大代表、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自豪地说:“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生态治理成效最明显的国家。
”这10年的颜色就是水系中描绘的蓝色。
20XX年,七大水系只有1%的重点监测断面符合-类水质要求,20XX年提高到0%。
20XX年,近岸海域二类海水比例为7%,20XX年提高到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6万平方公里。
党的十八大代表、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过去10年,中国努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10年的颜色是喷在天空的蓝色。
20XX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总人口的3%;20XX年,全国3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的比例为0%。
十八大代表、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一线工人任晓云,16年来一直在“美化”首都。
他见证了“10多年前,北京的蓝天数只有100多天,20XX年增加到286天”的历史。
10年征程不平凡,10年光明美好。
能够走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国道路”,取决于我们党领导下“其他任何制度都无法比拟”的效率。
这种效率体现在“以节能减排为约束性指标”的制度安排上;这种效率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干净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的制度取向上;这种效率体现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7亿多亩林地确权到户”的制度创新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亿万人民唱起了动人的绿色赞歌。
(时间有味道吗?时光是无味的,但十六大以来的这10年,因为我们坚持了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因为我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文关怀,因为我们有了全民参与、同欲共进的宝贵“中国经验”,这段时间才得以充实。
一个文明的建立和成熟,不仅体现在执政理念的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上,更体现在每个个体实践的终极活力上,将战略层面的战略认知融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这10年的味道,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新鲜感。
高污染、高能耗的观念逐渐被扫进历史的角落,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理念日益凸显,重塑人们的言行,让他们享受生态生活的精致。
很多人懂得拒绝,拒绝白色污染,拒绝雾霾空气,拒绝一切不环保的生活方式。
更多的人学会了接受,接受节能产品,接受绿色出行,接受一切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十八大代表、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评价说:“公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行动。
”这10年的味道,在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是咸的。
事业越伟大,越需要努力。
为了更幸福的明天,无数人流下咸咸的汗水。
一个普通的农民,40年与沙共舞,在沙漠中筑起了近百公里长的“绿色长城”,书写了贫瘠的沙地变绿洲的传奇,带领千万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种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
”他成了“沙漠大叔”,他就是十八大代表石广银。
一位高山瞭望员,在山里呆了34年,没有看到两个孩子的出生和老父亲的去世,却准确报了近300次火,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他成了“森林之眼”,他就是中共十八大代表余。
这10年的滋味,是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的甜头。
污染和耗能的选项还在,但越来越少;清洁节能的选择越来越多。
限塑令颁布后短短四年,全国每年减少塑料购物袋240多亿个,相当于节约石油480万吨,约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1/8。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仅三年,2亿盏节能灯、5000多万台节能空调、460多万辆节能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世纪我们面临的巨大变革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也是人类自身的和解。
”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和解”,如今高悬于中国的国家战略,贯穿于中国的治理理念,更融入亿万人民的生活方式。
三个层面由生态文明联系起来,“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10年的演变:生态文明,从顶层设计萌芽,到每一位居民;两型社会,从政治报道开始,趋势已经到了每一寸土地。
这是中国的绿色传说:一个将“天人合一”融入脊髓的文明,正在被一个伟大的以人为本的政党改造创新,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和景象。
第二章:自主创新:中国转型发展的追求十年自主创新,十年实力。
20XX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万件,是20XX年的近11倍;其中,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从20XX年的1000多件增长到20XX年的8万多件。
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XX年的1731件增长到20XX年的64万件,世界排名从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
“这是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喜成就。
”十八大代表、科技部党委书记王志刚说,“专利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过去10年中国国内外专利快速增加的背后,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优先发展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直到退潮时河岸变宽,没有风吹动我孤独的帆。
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支撑和引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加快,“代工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推进。
新征程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20XX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要。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表示,进入新世纪后,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对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发挥决定性作用,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盘川A】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六大 以来 重大 战略 评述 科学 发展 成就 成绩 造诣 辉煌 光辉 十年 回眸
- 本文标题: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docx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38979.html
最新DOC
(已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