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docx
《十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这是一条通往书籍之山的道路,学习永无止境页码:第33页,共33页十堰市“十二五”规划(20XX-20XX年)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1、(20XX年6月4日)“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当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十诫的重要时期。
2、当前是全面实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战略,提升十堰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机遇期;这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经济社会进步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堰市“十二五”规划意义深远。
3、“十二五”城市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历史机遇,以及国家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成功应对东风“两总部”搬迁带来的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五年是十堰建市40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社会生活改善最大、人民受益最大的五年。
4、全市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瓶颈得到改善。
5、全市经济社会基本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指标翻了一番。
6、20XX年,全市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左右。
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万元以上,是“十五”末的9倍;全市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和21%,分别是“十五”末的08倍和67倍。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在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9%以上,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3倍以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十堰在湖北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武汉和宜昌。
(二)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产业坚持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园区为载体,以“双十亿”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坚持整车和零部件一起生产,生产与流通、都市工业与县域工业并重。
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以上,百元以上企业发展到近千家。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400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0亿元,是“十五”末的43倍。
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XX年的3调整为20XX年的7。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襄渝铁路二线、尹福高速公路十堰至Xi安段、武神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
白石、什邡、古竹高速、五百一级公路已开工建设。
云石高速、石宜铁路、武当山机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通村建成水泥(油)路3万公里。
水电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潘口、小轩电站截流成功,孤山、龙背湾电站临建工程开工,新增装机4万千瓦。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20多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用地3万多亩,新增城市道路6公里,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5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5万人获得安全饮水。
邮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2400元和3400元,年均分别增长1%和3%。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岁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末的2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末的3平方米提高到33平方米;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五年来,贫困人口减少42万人。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XX年的1%下降到20XX年的4%。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财税、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
开发区(园区)已成为该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XX年,全市9个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15亿元,是20XX年的6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利用外资43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8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倍和3倍。
成功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与天津市河西区、俄罗斯恩格斯市等5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六)社会事业发展有序推进。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全市科技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
白浪经济开发区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称号。
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和“五保”供养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完成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启动,完成19个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
关停黄姜加工企业63家、小水泥企业5家,关停或限期治理小造纸、电镀企业36家。
建设农村沼气55万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2平方公里。
人工造林4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
城镇各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4%。
(八)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普法和民主评议政风工作扎实开展,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宜居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强城市、全国文明先进城市。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
针对十堰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特别突出的现状,提出了“一化三分”的发展战略;围绕巩固十堰汽车城地位,提出打造百万辆汽车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围绕壮大地方产业实力,实施“双十亿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结构调整和工业强市;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布局,提出将十堰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的决策。
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开展了“三城共创”建设工程;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做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等等。
这些成果将为“十二五”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依据。
“十二五”时期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一)总体情况从国际形势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更加深入;全球资源和市场竞争加剧,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进一步抬头。
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等国际公约提高了发展门槛;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开始新一轮“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
在国内,以转型促发展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是发展的重要任务。
工业化和城镇化将成为两大强大动力,努力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经济增长可能达到两位数。
从省市层面看,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了努力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远高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十堰正面临着“三大板块”与邻近地区的竞争压力,形成了不进则退,慢进则退的格局。
为了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加倍努力。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十堰作为同时享有“两个比较”的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面临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持的诸多重要机遇。
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进入关键时期。
随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颁布,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深入推进,十堰面临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后期扶持、对口支援等国家政策支持的重要机遇。
第三,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实施拉动内需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十堰面临着扩大旅游业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机遇。
第四,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高峰期。
随着我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和“铁、路、空、水”综合交通条件的改善,十堰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将得到全面优化,十堰面临着提升吸纳发展要素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能力的重要机遇。
五是东风公司实施“863”振兴规划和“十二五”中长期战略,三环集团打造“湖北汽车航母”。
十堰面临着全面提升汽车产业水平,整合壮大地方产业,提升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不会根本改变,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我市第一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和新兴支柱产业不足。
未来五年,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发展日益紧迫。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
十堰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扶贫开发任务重,城镇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
未来五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移民安置任务艰巨。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巨大。
同时,妥善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安置、稳定和发展,责任重大。
第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任务艰巨。
目前,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周边城市强劲的发展势头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第五,改革创新任务艰巨。
目前我市在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创新还不够,未来的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来推动。
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增加。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初步考虑,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个统一”的总体战略,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绿色增长为主线,打造百万级汽车城,打造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品牌,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高集聚、强辐射的综合服务区,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盘川A】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堰市 十二 12 发展规划 基本思路
- 本文标题:
十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docx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3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