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稿).docx
《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蜀山学海无涯,难于上青天页码:第8页共8页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h县域经济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1、县域经济呈现出全面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促进全市经济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但是,在看到县域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十堰县域经济发展与全省县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3、摘要:通过对十堰市及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试图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十堰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
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县域经济总量继续扩大。
4、20XX年,全市五县一市实现生产总值19亿元,同比增长2%,增速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比20XX年增长1%,6年年均增长4%。
5、财政收入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增幅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9%。
6、目前,县域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市的41%、8%和6%,县域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7、五县一市,GDP超过25亿元的县市由20XX年的1个增加到3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1亿元和10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8、在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XX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17亿元、3亿元和72亿元。
第三产业比重由20XX年的3调整为35。
六年来,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和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也极大地推动了县城的城市化进程。
到20XX年,全市各县城镇化水平已达到2%,比20XX年提高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通过集中山水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努力克服山区工业发展的各种障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坚持“工业兴县”,全县工业实力明显增强。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全市增速9个百分点。
占全市县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XX年的3%提高到7%,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
县域工业占县域GDP的5%,其中丹江口市6%,郧县2%,郧西5%,竹山6%,竹溪6%,房县4%。
县域工业对县域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提高说明县域经济增长开始由过去的第一产业主导向第二产业主导转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XX年的161家增加到22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7家增加到30家,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由4家增加到13家。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拓展开放创优环境,依托水电、旅游等山区优势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投入,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XX年,全市县级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4%,同比增长3%,高于全市同期增速4个百分点。
建设项目479个,同期增加102个,占全市项目总数的7%。
其中,新开工项目304个,同比增加69个。
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不仅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一批水电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各县市在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积极调整农业种植和养殖结构,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使各县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XX年,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同比增长3%,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收入的增加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县域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XX年的7%下降到5%。
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广泛使用,家用电脑、高端音响等高端家电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20XX年,全市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县以下零售额56亿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XX年,五县一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到3亿元,增长8%,占全市的1%;二是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
20XX年,五县一市共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增长6%,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竹山、竹溪、房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0%、6%、9%,远高于全市6%的平均增幅。
从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对比来看,县域财政总收入增长分别超过县域和全市GDP增长4个和9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创收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发展水平滞后。
与省内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
20XX年,全省排名第一的宜都区人均GDP达到8万元,是丹江口市的2倍,是郧县的1倍,郧西的6倍,竹山的5倍,竹溪的1倍,房县的9倍。
排名第一的江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361元,是丹江口市的9倍、郧县的3倍、郧西的4倍、竹山的3倍、竹溪的27倍、房县的38倍。
从主要指标看,20XX年GDP、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亿元、5亿元、40亿元和4654元,而十堰五县一市上述四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仅为全省的7%、4%、5%和6%。
发展不够快。
虽然与自身相比,县域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但与全省县市相比,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仍然缓慢。
20XX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石岩县落后全省4个百分点,落后县域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巴东县4个百分点。
从20XX年79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全市5县1市综合经济发展指数排名处于落后状态。
其中,竹山县从去年的64位上升到58位,竹溪县从61位上升到59位,房县保持68位不变,丹江口市从34位下降到44位,郧县从62位上升到78位,郧西县从72位上升到77位。
从考核排名的进退来看,进位幅度小的县市较少;退位多,退位幅度大。
产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重,第二产业薄弱,第三产业滞后,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20XX年,全市县域经济第三产业结构为35,明显低于全市1的第三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农业经济特征产业竞争力不强。
县域工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特色产业不强,县域工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是全市县域产业的主体,传统产业比重大,技术水平低。
几乎都是资源开发型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
产品结构单调,产品附加值不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0XX年,6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其中2个县不足3亿元。
县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
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效益农业刚刚起步,优质高效农业比重较小。
茶叶、香菇、野菜、烟叶等特色产业虽初具规模,但规模不大,缺乏专、精、强,尚未达到规模效益。
到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39家,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2%,工业产值3亿元,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加工包装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过低,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县市发展潜力不足。
一方面,虽然20XX年以来,十堰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县市政府财力不足,收支压力大。
县级财政能保证政府运转,可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资金有限。
20XX年,全市县财政总收入只有73亿元,而同期一般财政预算支出达到27亿元,缺口54亿元。
资金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缺乏相应的硬件环境支撑。
另一方面,随着该县一些大型水电、交通项目的建成,项目储备少、投资增长潜力不足的矛盾将逐步显现,这也将严重制约该市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抗灾减灾能力较弱。
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农业收入难以快速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广,全市仍有34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因此,虽然从宏观上看,当前农民增收环境是近年来最好的,但由于中观和微观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全市县级农民增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新农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仅仅着眼于城市经济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县域经济,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农业为龙头,科技兴农,基地支农,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在产业调整上,继续以工促县,围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水电、汽车零部件等项目,重点实施“双百亿工程”。
第三产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和商品流通体系。
加快鄂西北生态旅游圈工程建设,尽快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按照“抓大促小、带中”的思路和方法,提升民营经济规模和整体实力。
“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大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的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促小”就是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民参与经营,扩大民营经济群体的规模,扩大他们的财富。
“取中”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在某个产品和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活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培育实力,把特色经济做大做强。
根据各县市不同的资源条件和交通区位,实行差异化、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扩大自己的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开辟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快县域小城镇建设,集聚人气,增加财富,提高品位,壮大镇域经济。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城关镇为核心、口孜镇、中心镇建设,坚持硬抓软硬件、优化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在城区聚集重组,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项目建设中,引导现有企业通过联合的方式尽可能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盘川A】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堰 市县 经济发展 现状 第三
- 本文标题:
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稿).docx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3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