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XXXX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卓尼县XXXX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尼县XXXX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知海网上搜索。
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土地开发整理专门机构)。
深化巩固各分公司党建基础工作,激发各分公司和党员活力,推动党建工作新突破、行业形象新提升,促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经局党委研究决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实现党建工程建设目标实施方案。
2、为确保我县稳定、优质、安全供水,有效解决园区用水需求问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撰写方法通常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签名四部分组成。
3、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方案1加强中小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4、为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步伐,圆满完成20XX年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县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
重大项目建设,就是要建设“无五的甘南”,打造“有十的家园”。
5、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这是一条通往书籍之山的道路,学习永无止境页码:第31页,共31页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甘肃卓尼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20XX年温室及种草养畜社区建设项目2222。
6、建筑性质:新建筑项目主管:甘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南州畜牧局项目业主:卓尼畜牧兽医局。
项目实施单位:卓尼畜牧兽医局。
7、项目技术支持单位:甘南畜牧工作站卓尼畜牧工作站项目实施期:两年,20XX-20XX年。
8、项目建设地点:卓尼县穆尔镇于波村;卡尔沁乡大祖寨子村;就盖乡角,包村;万茂乡沙毛多村;藏族巴瓦乡马尼台村;柳林镇上卓村;扎古卢镇巴什卡村;神藏乡小沟村;道高乡尹家山村;康多乡多马村;那朗乡那朗村;阿子滩乡普藏村、官洛村。
建设规模和内容:建成标准化育肥大棚460个68万平方米,种植多年生牧草4050亩。
其中,穆尔镇于波村有20栋楼房,面积1600平方米,草地295亩。
30科尔沁乡大足台子村,面积2,400m2,草地137亩;齐盖乡焦垸村30栋2400平方米,草地244亩;柳林镇上卓村80栋6400平方米,草402亩;万茂乡沙毛多村30个,面积2400平方米,种草433亩;扎古路镇巴什卡村60栋,面积4800平方米,种草396亩;神藏乡小沟村30栋,面积2400平方米,种草644亩;道高乡尹家山村30栋,面积2400平方米,种草432亩;康多乡多玛村40栋,面积3,200m2,种草212亩;那朗乡那朗村20栋,面积1,600m2,种草281亩;阿子滩乡40个普藏山村,面积3200m2,种草200亩;阿子滩乡官洛村30栋,2400平方米,种草298亩。
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93万元,其中SDIC投资711万元;群众集资82万元。
主考官:杨马耀刚潮舞小魏编译孙赵洁甘肃卓尼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保护建设规划:20XX年温棚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批复,甘肃省(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号)和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甘发改农经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生态补给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20XX年草原灭鼠工程实施方案,在深入调查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卓尼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施牛羊育肥社区工程是有效保护和恢复甘南黄河重要供水生态功能区的迫切需要。
项目区内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原和沼泽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草原生态系统能否良性循环,直接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研究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全县近80%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草地12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9%,重度退化草地14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8%;全县天然草地平均亩产草量从1980年的374公斤下降到目前的250公斤,降幅达33%。
而且随着近年来牧区人口的增加,农牧民为了维持和改善生计,盲目依靠扩大牲畜数量来满足生活需求,导致草原超载过牧,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据调查,卓尼草原超载率高达7%,已超过国家规定的超载30%的标准,为高风险区。
而且季节间饲草供应不平衡,补饲水平只能满足正常需要的1/4-1/3。
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发展畜牧业经济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
据测定,卓尼草原优良牧草的比例已从80年代的70%下降到45%,亚高山草甸草原严重退化后产草量下降75%以上,中度退化下降42%,轻度退化下降24%。
天然草地平均亩产草量减少104公斤,鼠虫害爆发期由5年提前到3年,沼泽面积锐减,草地沙化、荒漠化加剧,草畜矛盾日益尖锐,草地生态系统恶化,导致天然草地退化日益严重,鼠虫害不断泛滥,以及天然草场质量和品种的不断下降,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导致畜牧业不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和经济双重损失。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追根溯源,彻底改善人为因素对草地的破坏,保证天然草地适当的载畜量,理顺畜群结构。
因此,必须坚决彻底地转移天然草地超载牲畜,通过发展笼养和短期高效养殖的育肥模式,促进生产生活结构的转变,实施现代社区养殖是必然和可行的选择。
是有效提高项目区老、弱、病、残等低性能牲畜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在养殖小区建立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小区“八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养殖畜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疾病预防、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产品销售、统一产地标识和产品质量认证。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游牧方式,还对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和季节性休牧,减轻牲畜对草原的压力,从而有效遏制草原退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使其向良性方向演变。
开展牛羊育肥社区工程是实现畜牧业快速转型、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
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草原畜牧业是卓尼的主导产业,畜牧业收入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自给自足是最明显的经济特征,这就决定了牧民的生产生活高度依赖草原,传统畜牧业经济效益低,导致牧区人口增长快,草原发展快。
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的“两快一慢”发展格局,不仅使牧区生产力要素高度分散,而且严重制约了牧区生产力的发展。
有必要改造传统畜牧业。
现阶段,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转折期,要按照国家的指导思想,对畜牧业进行“大改革、大变革”,实现农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要调整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合理转移天然草地超载牛羊,短期催肥,向农牧民推广现代畜牧业先进集约、规模化、高效的生产经营方式。
不仅有利于解决天然草地载畜量过大、传统畜牧业草畜矛盾尖锐,特别是冷季饲草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对减缓过度放牧、鼠害猖獗、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也非常有效。
因此,应通过牛羊育肥社区项目,尽快将部分牲畜由自由放牧或家庭散养转为舍饲,同时配合发展草地围栏、畜群结构合理化、牲畜品种特色化、温室围栏、饲草料基地和防疫标准化,为加强畜牧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畜牧业质量效益的“双赢”,加快畜牧业转型。
实施牛羊育肥社区项目是卓尼实施“一专四化”,实现“畜牧强县”的重要举措卓尼的特色畜牧业资源为民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畜产品加工业是国家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县的畜产品加工业每年提供的财政收入几乎为零。
以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水平为基础,如果原料供应率能达到70%,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5倍,畜牧业收入在农牧民家庭经营总收入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2%提高到7%。
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目前粗放型畜牧业的管理水平和产量是远远不够的。
活畜和畜产品供给水平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0%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牦牛、藏羊产业,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以达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村发展、地方财政增税的目的。
畜牧业产业化的出路在于产业化。
世界市场经济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整个产业结构已经从第一产业主导逐渐演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导。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制造初级产品的行业逐渐演变为制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行业。
但甘南州基本上还处于卖原料的落后地位。
传统生产模式下,畜产品产量增长缓慢,质量不稳定,价格低廉,销售困难,农牧民收入受到制约,迫切需要产业带动,实现增值加工。
因此,要用工业思维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用先进的工业理念包括市场理念、标准化生产理念、品牌理念、营销理念、成本效益理念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用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以工业为先导,整合资源,促进工商业,以畜牧业产业化为纽带,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实施牛羊育肥小区工程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卓尼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落后,大多数人仍生活在贫困之中。
目前,全县总人口中,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返贫人口有7万人,占农牧村总人口的70%以上。
卓尼的主导产业畜牧业至今完全依赖放牧,经济效益低,农牧民收入低。
因此,为了避免未禁牧的草地过度利用,形成新的草地退化,巩固草地承包和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实现牧民增收目标,必须加快农牧民生产设施建设,实行牛羊育肥制度,引导和鼓励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积极大胆尝试现代养殖方式,开展订单种草养畜,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缩短牲畜饲养周期,确保全年畜产品稳定供应。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畜牧业效益,增加牧民收入,真正实现草畜平衡,实现天然草原的生态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快速进入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行列。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开展牛羊育肥社区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省、州的有关政策要求和批复。
根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20XX年扩大内需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第四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0XX年进度安排、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藏区工作的意见、关于启动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甘南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意见、全力推进一专产业化四化增加农民收入,相关配套方案,以及国家和省关于发展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优先发展草食畜牧业、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等政策。
,为本项目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央近期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加大国债项目投资、支持藏区发展、灾后重建等政策,以及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启动,为这一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政策保障。
项目区丰富的草畜资源为实施牛羊育肥社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卓尼草原辽阔,草畜资源得天独厚。
草地资源是卓尼最大的生物资源,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牦牛和藏羊资源丰富,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主要品种有甘南牦牛、藏羊、蕨麻猪。
独特的畜禽品种资源是当地藏族群众在卓尼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艰苦育种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寒冷和恶劣条件,生产性能良好的优良地方畜禽品种。
其中甘南牦牛和藏羊为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对高寒低氧的高寒草原生态环境适应性强。
所有这些为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项目所在地农牧民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为牛羊育肥社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
卓尼乡镇绝大多数人世代以放牧为生,在畜牧业方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
农牧民视草原为“衣食父母”。
近年来,农牧民深刻认识到过度放牧和严重超载导致天然草地退化,进而对其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可以有效转移天然草地。
- 下载必读:
1、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纯PPT格式课件,可能不包含音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3、试题类资料,若没标明(含答案),则可能不含答案。对于标明含答案的试题,其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否则后果自负。- 版权声明:
该资料为 【上传人(卖家):盘川A】主动上传,所获收益归该上传人。本站对所上传内容,不做编辑和修改!知海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仅对该作品提供存储保护!我们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卓尼县 xxxx 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 本文标题:
卓尼县XXXX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链接地址:
https://www.zhwenku.com/edit/3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