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78-1999电动外部混凝土振动器性能试验方法 .pdf
i c s P 9 6 9 1 . 2 2 0 J6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建 筑 工 业行 业标 准 J c/ T 7 8 -1 9 9 9 电动外部混凝土振动器 性能试验方法 1 9 9 9 一 0 6 一 0 4发布1 9 9 9 一 0 6 一 0 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 布 ,/ c/ T 7 8 - 1 9 9 9 说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 质技监督 局标函( 1 .9 9 8 2 1 6 号 要求, 建设部对 1 9 9 2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建设部归口的国家标准转化为行业 标准项 目及 1 9 9 2 年以前建设部批准发布的产品标准项 目 进行 了 清理、 整顿和审核。建设部以建标 1 9 9 9 1 5 4号文 关 于公布建设部产品标准清理整顿结 果的通知 对 J J 5 4 -8 7 电动外部混凝土振动器 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予以确认、 发布, 新编号为 J G / T 7 8 -1 9 9 9 0 为便 于标准的实施 , 现仅对原标准的封面、 首页、 书眉线上方表述进行相应修改, 并增加本说明后重 新印刷 , 原标准版本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电动外部混凝土振动器 性能试验方法 J G/ T 7 8 -1 9 9 9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平板式混凝土振动器、 电动附着式混凝 土振动器、 电动台架式 混凝 土振动器 ( 以 下统称振动器) 。 名词术语 1 . 1 振动器 自身质量 系指 电机和振 动子 组成 的独 立的振动 源装置 的质量 , 其 中包括 0 . 5 m 电缆线的质 量在 内( 超过 0 . 5 m长度部分不计人) 。 1 . 2 振动器工作质量 除振动器 自身质量外 , 还包括振动器在正常工作下 固定于振动器的附属工作装置质量 。 1 . 3 振动器当量质量 为了测试振动器的激振力, 而将振动器的分布质量转化为激振力合力点处 的质量。 2 振动器测试前准备 2 . 1 随机文件 a使用说明书; b 产品技术参数 、 出厂检查合格证 ; c . 装箱单。 2 . 2 备件 附属工作装置及其配件。 3 振动器外形尺寸和质且测定 11 振动器外形尺寸测定 3 1 . 1 测定条件 a 按其工作位置状态放置 ; b 附属工作装置安装就位 。 3 1 . 2 主要量具 卷尺、 钢尺 、 卡尺。 3 . 1 . 3 测定 内容 测定振动器的长 I . 、 宽 B, 高 x 及安装螺钉孔距离 b , X b , , 单位 m m o 3 . 2 振动器质量测定 3 . 2 . 1 测定条件 a 按振动器 自身质量状态 ; b 按振动器工作质量状态。 3 . 2 . 2 主要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 9 9 9 - 0 6 - 0 4 批准 1 9 9 9 一 0 6 一 0 4实施 J G/ r 7 8 一 1 9 9 9 台秤 , 其满量程 误差不得大于 1 0 n . 3 测定方法 a . 振动器 自身质量 把振动器放在 台秤盘上 , 如电缆线 为 0 . 5 m 长时 , 就直接 放到台秤 盘上; 如电缆线 大于 0 . 5 m 长 时 , 用 尺量 出 0 . 5 量 。 m 处, 并使该 处处 于电缆 线由悬 空到接 地状态的转折点 。称得质量为振 动器 自身质 b . 振动器一 作质量 将振动器处于 自身质量状态时 , 再加 上 附属 工作装置进行称量。 振动器空载振动参数 测定与计算 4 . 1 振动器空载振动频率的测定 4 . 1 门测定条件 a . 振动器处十 自身质量状态; b . 振动器置 于足够厚的海绵垫 - ( 以不 与海绵垫 下面地板发生冲击为限) ; c . 振动器在 空载条件一 运转 4 . 1 . 2 i - . 要仪器 、 设 备 a . 非接触磁电式传感器( C D - 8 - F型) 等; b转速数字显示仪( X J P - 1 0 型) 或者测量误差在 。1 以下测量频率的仪器。 4 . 1 . 3 测定方法 仪器 、 传感器接线 如图 1 所示。 一首先, 转速数字显示仪 自校无误, 然后 , 采用振动周期档显示数字 。 开 启振动器, 运转平稳后, 将非接触磁电式传感器放置在振动器铁质零件外表面上, 在传感器与铁质零件 表面之间用 一 海绵垫隔开, 用手将非接触磁电式传感器轻轻仄海绵靠向振动的振动器, 使转速数字显示 仪显示周期数字, 1 1 该传感器 与振动 器之问又不发生冲击 , 读连续显示数值 四次 , 舍去第一次 , 而其三次 数值的末位数字差不得大 于 2 , 或数值误差不得大于 0 . 1 , 则测得周期平均值 ( 以秒一计) 的倒数 即为振 动器的空载频率 大。 42 振动器空载振 幅的测定 与计算 4 . 2 . 1 测振仪测J法 4 . 2 . 11 测定条件 同 4 . 1 . 1 。 4 . 2 . 1 . 2 主要仪器、 设备 G Z 2六线 测振仪和 Z K - 2阻抗变换器 ( 或 电荷放大器 ) 、 数字 电压表、 Y D - 1压 电晶、 体 加速度传感 器, 5 0 2胶水、 环氧树脂复铜板 小块。 海绵; 2 振动器; 3一 海绵; 4 非接触磁电式传感器; 石 转速数字 显示仪 图 1 2 . 1 , 3 振动器加速度的测定、 振幅 的计算 1 G/ T 7 8 - - - - 1 9 9 9 如图 2所示, 把仪器和传感 器接好。 工作正常后, 把压电晶体传感器粘到环氧树脂复铜板上, 再把它 们一起粘到所要测量 的振动器各个部位( 但必须使传感器横向最小灵敏度方向与振动在一个平面内, 或 者与标定时的传感器与振动平面位置一致) 。 传感器用 5 0 2 胶水粘接后, 其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1 0 0 Mn, 才可开始测定。 先把六线测振仪电压挡放到最大( 或者估算到某一电压挡) , 开启振动器, 工作平稳后, 测 量各线的传感器所对应 的测 振仪上各 线电压值 ( 如指 示数很小 , 可降低挡次 , 一直 到指示位置合适 为 止) , 根据每个传感器标定的灵敏度 k 传感器标定见附录 A( 补充件 ) 可计算 出测点 的加速度值 a 0 1 一海绵; 2 - 一 振动器; 3一 环氧树脂复铜板; 4一 压电晶体传感器; 5 一阻抗变换器; 6一 六线测振仪; 7 数字电压表 图 2 V “ k 式中 a 一一 加速度, m / s , V 一 该压电晶体传感器在数字电压表读出的电压数值 , mV; k 该压电晶体传感器标定的灵敏度数值, m V / g o 根据 a可求出振动器振幅 A (1 ) A二 军典; X 1 0 ; 艺 7J,) 。 (2 ) 式中 A 一 一 振幅, m m; f 频率, H z ; 9 一 重力加速度, 9 . 8 1 m/s-. 4 . 2 . 2 方格纸交叉线法 此方法用 于测量大于 1 mm 以上 的振幅, 方 为有效 。 4 . 2 . 2 . 1 测定条件 同 4 . 1 . 1 。 4 . 2 - 2 . 2 主要用具 方格纸 、 直尺、 描图笔 。 4 . 2 - 2 . 3 测定方法 首先在方格纸上划一斜线 , 使其在纵 向与横向投影之 比值 为 K, ( 一般取 K , , 6 , 同样在此斜线 中 点再划一相交斜线 , 其纵向和横 向投影比也为 K 值。如图 3所示 。然后剪下, 贴在振动器测点部位, 但 必须使这一相交线的钝角角分线 与被测振动方 向一致 , 然后启 动振动器, 运转平稳后 , 目测这两条相 交 线由于振动而形成的棱形的长对角线长度 , 如图 4 所示 。目测时眼睛对着被测点必须垂直于方格线平 面, 目测出棱形长对角线 占有 , , 小格数( 一般每一小格为 一 毫米) 。 该点振幅 A 按( 3 式计算 J c/ T 7 8 - 1 9 9 9 , O 。 。 (3) n六 一 一 月 图 3图 4 4 . 3 振动器偏心力矩及空载激振力的测定与计算 4 - 3 . 1 测定条件 同4 . 1 . 1 。 4 . 3 . 2 主要仪器、 设备 同 4 . 2 . 1 . 2 。 4 . 3 . 3 测定方法 测定程序同 4 . 2 . 1 . 3 条, 但是测点至少应有 三 个, 在被测试的振动器外表面电机轴线方向上选三点 进 行加速度测量, 其结果分别 为 a , , a z , a a o a平均 al寸一u2 什 u,3 3 ; A平 均“ A A Z A , 3 a 当l a * L, - u ; I c 1 0 u平均 则认为激振 力合力点基本位于振动器的质心处 。偏心力矩 M 按( 4 式计算 M “rn a ,F 37 A T E 八护 式中 M一一 偏心矩, N m; m 一一振动器自身质量, k g 。 空载激振力 尸 。 。按( 5 式计算 P,、 二 1 n u ,F B i (4 ) (5 ) b 当坠j 二 竺土 1 0 “平均 则振 动器激振力合力点与振 动器质心不重合 , 此时沿着振动器 电机轴方 向上振 幅或加速度成直角 三角形 一 条斜边分布 , 把测出 三 点 的加速度值按着 电机轴 向距离划出, 按 回归直线连 接延长, 交到轴 上 的点为振动器理论零振点, 并求得距振动器 一 端距离 I , , , 如图 5 所示。 采用 一 已知附加重块质量rr t o f 固 定在振动器上 , 如图 6 所示 , 通过移动附加重块在 电机轴上的位置 , 使振动器上 的零振点位置不变 , 此时 附加重块的质心位置即为激振力合力作用点, 振动器当量质量 M s 按( 6 式计算 rn ,, 一 m u fiau r,, - a m, 式中 。 , 附 附加重块质量, k g ; a 加 一一振动器合力作用点 L . LN 定附加重块后的加速度值, m / s ; u 。 一振动器合力作用点土没有附加重块时的加速度值, m / ,, o 二。 。 二。 。 (6 ) 图 5 J G/ T 7 8 -1 9 9 9 1 一振动器; 2 一附加重块 图 6 则 M m当 尸 。 u o A 合/ 1 0 3 m 当 u合 (7) (8 ) 式中 A , 振动器合力作用点上没有附加重块时的振幅值, m mo 振动器安全检查试验 5 . 1 电机定子绕组对机壳绝缘 电阻 的测定 5 . 1 . 1 测定条件 a 振动器在试验室条件下放置 2 4 h o b 当在u条件下测试没有通过时, 可把振动器拆开, 把带有定子的壳体放到自然循环烘箱, 进行 烘干, 取 出后在试验室条件下历时 2 4 h , 同时装好 , 待查 。 5 . 1 . 2 仪表 兆欧表( 5 0 0 V o 5 . 1 . 3 测定方法 将振动器电机定子绕组引出线、 接地端分别与兆欧表输出端连接, 通电 1 m i n 后测得阻值。 5 . 1 . 4 测定结论 测得阻值( 基本绝 缘) 不小于 2 Mi l , 即为通过。 5 . 2 电机定子绕组对 机壳介 电强度 试验 5 . 2 . 1 试验条件 紧接着 5 . 1 条之 后进行 。 5 . 2 . 2 仪表、 设 备 高压试验 台。 5 . 2 . 3 试验方法 振动器电机的输人端及接地端分别与高压试验台输出端接好, 基本绝缘应承受波形为实际正弦波、 频率为 5 0 H z 、 试验 电压为 1 2 5 0 V 历时 1 mi n . 试验时, 施加的电压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 然后稳步地或分段地以不超过全值的 5 0 0 递增至全值 。电压 自半值增至全值 的时间应不少 于 1 0s , 全值 电压应持续 1 mi n 。然后迅速降至半值以 下 , 再断开 电源 。 5 . 2 . 4 试验结论 试验期间没有发生闪络或击穿 , 即为通过。 5 . 3 电机接地端子接触电阻的测定 5 . 3 . 1 测定条件 断 电情况下进行 。 5 . 3 . 2 主要设备 J WL - 3 0 型稳流源或其他具有同等效能设备( 直流或工频 电流输 出均 可) 。 5 . 3 . 3 测定 方法 J C / r 7 8 - - 1 9 9 9 振 动器 电机接地端和振动器端盖压紧螺栓 分别 与 J W L - 3 0 型稳流源输 出端连接 , 开启稳流 源, 调节 电流至 2 5 A时, 读取电压值 V V , 5 . 3 . 4 测定结论 接地端子接触 电阻 1 1 按( 9 式 计算 v 式牛二二 一 入 1 艺S 二 。 。 。 。 , 。 二 。 。 。 一 (9) 式 中 R 一测量中所用 电缆线 的电阻, n。 R 镇0 . 1 S 2 , 即为通过 。 5 . 4 电机泄漏 电流的测定 5 . 4 . 1 测定条件 在额定负荷试验( 见 6 - 5 后立即进行。 5 . 4 . 2 主要仪器设备 隔离变 压器( 只相 ) 、 毫安表( 5 级精度 ) 。 5 . 4 . 3 测定方法 如图 7 所示, 把振动器电机接地端和地线分别与毫安表连好, 定子三相绕组分别串人电阻 2 0 0 0 ,Q - 一 1 0 0 n , 采用 1 . 0 6 倍额定电压, 接通 U和b , b 和 , , u和。 开关, 毫安表 L 指示最大值即为该振动器的泄 漏 电流值 。 图 7 5 . 4 . 4 测定结 论 泄漏 电流不大于 0 . 7 5 mA, 即为通过 。 5 . 5 电机定 子绕组匝间绝缘 介电强度试验 5 . 5 . 1 试验条件 a . 振 动器置于足够 厚的海绵塾上 ; b . 试验是在 电机空载时进 行 , 电压为额定电压 的 1 3 0 , 历时 3 mi n , c 对 在 1 3 0 额定 电压下 空载电流超过额定 电流 的电机 , 试验可缩短 至 1 mi n . 5 . 5 . 2 主要仪器、 设备 调压器 、 电压表、 记时钟、 电流表。 5 . 5 . 3 试验方法 按 5 . 5 . 1 试验条件进行。观察 相电流表, 电流是否有突变、 不稳定等现象。 5 . 5 . 4 试验结 沦 在试验时间内 , 砚相电流稳 定, 即为通过 。 5 . 6 电机三相空载电流不 平衡的测 定 5 . 6 . 1 测定条件 a 振 动器置 于足够厚 的海绵垫土 , 空载运行。 J GI T 7 8 -1 9 9 9 电压为额定值, 三相电压要求平衡 。 主要仪器、 设备 U勺乙 三相交流稳压器、 三块适当量程电流表( 0 . 5 级精度) 、 三块 电压表 ( 0 . 5 级精度) 。 3测定 方 法 八b六卜甘 ; 只仄 先将振动器空载运行 1 0 m i n 流测量, 分别为I o l 1 1 0 2 1 I M o 后, 电压稳定 ( 三相电压不得偏离其额定值 1 。同时对三相空载电 I U 1 I o , 1 0 3 3 ” ”二 ” 一 , 一 (1 0) 式中 1 0二相空载电流平均值 , Ao 5 . 6 . 4 测定结论 1 。一 1 簇 1 0 即为通 过 。 20 了 。 , 一 一 三相空载电流中任意一相电流值 , Aa 5 7 电机起动试验 5 . 7 . 1 试验条件 a 振动器置于足够厚的海绵垫上 ; b 在 0 . 8 5 倍额定电压下进行启动。 5 . 7 . 2 主要仪器、 设备 调压器( 容量大于被测试振动器容量的 7 倍) 、 电压表三块 、 启动器。 5 . 7 . 3 试验方法 调节调压器 , 使 电压表读数为 0 . 8 5 倍额定电压, 用启动器起动振动器 电机。 5 . 7 . 4 试验结论 从启动器起动振动器开始, 一直到电机启动完毕 , 振动器电机相应 的热保护继 电器没有跳 开, 即为 通过 。 5 . 8 电机外接软电缆受拉试验 5 . 8 . 1 试验条件 a . 振动器 电缆线不接通电源; b 振动器电机外接软电缆受 1 0 0 N 拉力 ; c 共拉 1 0 0 次。 5 8 . 2 主要设备 特制拉力设备 。 5 . 8 . 3 试验方法 施加拉力距电缆护套 2 5 c m 电缆处, 每次作用时间 is , 拉力不得有 冲击, 试验完毕, 观察 电缆是否 完整、 损坏 , 测定 电缆纵 向位移量 A L o 5 . 8 . 4 试验结论 软电缆完整无损, A L小于 2 mm, 即为通过。 5 9 电机外接软电缆弯曲振动试验 5 . 9 . 1 试验条件 振动器置于足够厚的海绵垫上 , 其轴线与电缆线成 9 0 0 o女 i t 图 8所示 。在距接线盒 2 0 0 mm处连一 弹簧使之承受 6 0 N拉力。 5 . 9 . 2 主要设备 特制悬挂振动器装置。 5 . 9 . 3 试验方法 J c/ T 7 8 -1 9 9 9 开启振动器 5 m in后, 将振动器电缆线转 1 8 0 0 , 仍保持与电机轴线成 9 0 0 , 再试验 5 m in , 为一个周 期。共试两个周期。试验完毕, 检查软电缆是否完整、 损坏、 电缆芯线折断根数, 测定软电缆纵向位移量 L. 5 . 9 . 4 试验结论 a 软 电缆完整无损、 A L小于 2 mm. b 电缆芯线折断根数不大于总数的 1 0 0 0 , 即为通过 。 5 . 1 0 振动器局部冲击试验 5 . 1 0 . 1 试验条件 振动器接线盒、 端罩等 比较薄弱的地方 , 采用 1 N m 冲击能量试验。 5 . 1 02 试验设备 冲击试验器 。 5 . 1 0 . 3 试验方法 凡 目测振动器认定为薄弱环节的部位连续冲击三次 , 但选定的冲击部位不得少于三处。 5 . 1 0 . 4 试验结论 受冲击部位完整, 无损坏、 无位移 , 即为通过。 5 . 1 , 振动器振动冲撞试验 5 . 1 1 . 1 试验条件 a如图 9 所示, 将特制半球头( 1 2 1 5 淬火硬度 H R C 4 0 -4 5 1 4 5 号钢制螺栓, 固定在振动器底脚 处 , 试验过程不得松动 。 b在试验板上启振 1 m i n , 试验钢板要符合使振动器上测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与空载加速度之 比为 3的条件。 c . 试验钢板置于足够厚 的海绵垫上 。 图 8图 9 5 . 1 1 , 2 主要设备 a 试验钢板质量约为振动器质量的 2 倍 , 其固有频率大于振动器振动频率 , 可通过调整试验钢板 的几何尺寸而达到试验条件。 b 试验 电源必须有漏电、 短接保护 开关。 5 门1 . 3 试验方法 把振动器放置在试验钢板上 , 四周用胶板挡住 , 开 1 mi n停机 , 目查 , 振动器是否完整, 无损坏时, 再 J G/ r 7 8 --1 9 9 9 置于海绵垫上 空载运行。 5 . 1 1 . 4 试验结论 试验完毕后 , 振动器完整、 无损坏 , 空载运行正常 , 即为通过。 5 . 1 2 振动器在过热蒸汽中的气密性试验 5 . 1 2 . 1 试验条件 a 振动器电缆线不接通电源 ; b 振 动器放置在排气 口为 6 mm 的容器内, 用过热蒸汽( 1 0 5 C) 通人该容器 。 5 . 1 2 . 2 试验仪器、 设备 蒸汽锅炉 、 容器、 兆欧表 。 5 . 1 2 . 3 试验方法 保持容器开 口喷出蒸汽状态 8h 。然后把振 动器置于实验室 4 8 h , 检测振动器电机绝缘 电阻 。 5 . 1 24 试验结论 阻值 ( 基本绝缘 ) 不小于 Zma, 即为通过 。 6 振动器电机试验 6 . 1 绕组在实际冷状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 6 门. 1 测定条件 将振动器置于室内8 h o 6 . 1 . 2 主要仪器 电桥 。 6 . 1 . 3 测定方法 定子绕组的电阻应在电动机出线端进行测量 , 如果绕组在 电动机 内部 , 三相接成 Y接 , 则相电阻的 数值按 ( 1 1 式计算 , 。 。 。 。 。 。 (1 1) 如果绕组 在电动机内部 , 三相接成接 , 则相电阻 的数值按( 1 2 式计算 。 , (1 2) r 3一2 一 r 式中 r 一 相 电阻 , n; r , 一 在 电机出线端上量得的三个电阻数值的算术平均值 , 几。 6 . 2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的测定 6 . 2 . 1 测定条件 振动器置于足够厚的海绵垫上 , 空载运行 2 0 mi n , 6 . 2 . 2 主要仪器 、 设备 调压器、 三块电压表( 0 . 5 级精度) 、 三块电流表( 0 . 5 级精度) 、 两块功率表( 0 . 5 级精度) 。 6 . 2 . 3 测定方法 分别将三块 电流表串接在线路 中, 电压表测量线 电压 , 功率表接线接二 瓦法进行 , 调节调压器, 使 电 压表指示在电机额定电压值, 分别测得三相线 电流值 和两个 功率表数值 。 其空载电流值 为三相电流平均 值, 空载损耗 为两个功率表 代数和的绝对值。 6 . 3 在一定 电压下堵转电流、 堵转损耗的测定 6 . 3 . 1 测定条件 a 。 b 振动器电机额定 电压 3 8 0 V 时, 取短路电压 1 0 0 V ; 振动 器电机额定电压 2 2 0 V 时 , 取短路 电压 6 0 V ; J G/ T 7 8 一1 9 9 9 c 振动器电机额定 电压在 2 2 0 v 以下时, 取短路 电压为额定电压的 1 / 3 . 8 倍 。 6 . 3 . 2 主要仪器、 设备 电流表三块 、 功率表两块 、 电压表三块 、 调压器 、 固定轴装 置。 6 . 3 . 3 测定方 法 用固定轴装置 固定振动器 电机轴 ( 一般带有偏心块 , 只要启动时电机轴不旋转 , 也可 不加固定轴装 置) , 用调压器调节为短路电压数值时, 再测量三相电流及功率。 堵转电流为测得三相电流值的算术平均 值, 堵转损耗为用二瓦法测得数值的代数和的绝对值。 6 . 4 振动器电机空载 试验 、 堵转试验、 效率 、 功率 因数及转差率的测定 、 短时过转矩试验 、 最大转矩 的测 定、 起动过程中最小转矩的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 均按 G B 1 0 3 2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规定进行。 6 . 5 振动器负载温升试验 6 . 5 . 1 试验条 件 a 额定载荷 ; b 给定的工作制。 6 . 5 . 2 主要仪器、 仪表 、 设备 a , 变1 -i 器 ; b 功率表三块、 电流表 三块 , 电压表三块 , 其精度等级为 0 . 5 级 ; c电桥、 半导体点温计( 分辨精度一格 一 度) ; d 电容箱 、 电阻箱 ; e 双 向三刀开关 ; f 振动梁、 海绵垫 ; 9 非接触磁电式传感器、 转速数字显示仪。 6 . 5 . 3 试验前准备工作 按G B 1 0 3 2 规定对振动器空载损耗进行测定。 65 . 4 试验方 法 将三个同型号振动器固定在振动梁 上, 而振动梁位于海绵垫上, 位于中间的振动器作为电动机, 两 侧振动器作为发电机。 发出电通过电阻箱消耗 。 分别起动三个振动器, 调整接相, 使之旋转方向一致, 通 过双向三刀开关 , 把两侧运转的振动器接通 到电容箱 L, 使之发电, 其接线如图 1 0所示 。调整 电容和电 阻, 使发出电压为振动器输入额定电压值。同时调整负荷, 使中间振动器接近或等于额定负载, 持续运 转 , 处于热稳态时, 将 中间振动器通 过双向三刀闸断开电源 , 开始记时 , 振动器停振 后迅速 用双向三刀闸 接通 电桥 , 作 出定 子绕组 电阻随时 间冷 却的变化曲线, 按 G B 1 0 3 2关于温升试验 中的公式求得绕 组温 升 0 、 ) 0 一r r一二 K十t o t , 一t , (1 3 ) r 式中 r , 一 由定子绕组 电阻随时间冷却 曲线得 出的停机瞬间绕组 电阻值 , n; r , 实际冷状态下绕组的电阻, n ; t , . 一实际冷状态下绕组的温度 , C ; 1 r 一 一 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的温度, C。 对 一 于铜 , K2 3 5 ; 对于铝 , K2 2 5 0 振动器电机对应于输出功率时绕组温升 的数值 民依照( 1 4 ) 式换算 。 ;) 2 厂 ,0 , i r / i , “ 一 0 门 a , .口 2 一 1 十 ; 下 尸; 犷一汗 , t L八十a , - t - t , J 但 一号4 不 应 超 “ 20 o J G/ T 7 8 -1 9 9 9 若 一t.- t1r 不 “ 于 5 ,按 (15 ,式 换 “ 0 , “ 2 ( t. (1 5) 式 中 i e 电机额定输出功率 时的电流 , 从工作特性 曲线上求得 , A; i 一 一 电机试验时的电流 , 取试验过程中最后 1 h内几个相等时 间间隔时的电流读数的平均 值 , A; 8 一 一 对应干试验电流 ; , 的绕组温升, C。 按振 动器 电机试验地点海拔不同, 对绝缘等级的温升限度修正 试 验地点 的海拔超 过 1 0 0 0 m( 但 不超过 4 0 0 0 m) 时 , 电机 的温升 限度 应按每 超过 1 0 0 m 增加 0 . 5C。 试验地点的海拔低于 1 0 0 0 m时, 温升限度应按每降低 1 0 0 m减少 0 . 5 C o 当按一定工作制循环 , 处于热稳态时 , 在最后一个负载周期前半段终 止。 图 1 0 6 . 6 振动器起动时间的 测定 6 . 6 . 1 测定条件 a 振 动器置于足够厚 的海绵垫上 ; b 在额定电压下进行启动。 6 . 6 . 2 主要仪器 、 设备 调压器( 容量大于所测定振 动器容量的 7 倍 ) , F F 4型电阻箱 、 光线示波器、 振子、 启动器 。 6 . 6 . 3 测定 方法 按图 1 1 接线 , 仪器工 作正常 , 按动光线示波器走纸记录 , ( 时标打开 ) 并立即按 动启动器使振动器起 动, 启动完毕, 停止光线示 波器走纸 , 可从光线示波器记录纸中得知 , 由通电一瞬时到启动完毕电流变化 的过程 , 根据时标可知起动时间 t o 图 1 1 J G/ T 7 8 - - 1 9 9 9 7 振动器 固定在附属装置上的 固有频率测定 了1 测定条件 a振动器带有正常工作时所具有的固定附属装置( 例如平板振动器及其底盘) ; b或振动器按工作需要安装在其他附属装置上 ; c 。 对于小型附属装置要进行弹性悬挂 。 了2 主要仪器 、 设备 a加速度计、 测振仪、 阻抗变换器; 激振器、 功放音频电源; 频率分析仪、 磁带机 、 函数记录仪。 bC 7 . 3 测定方法 按图 1 2 接线, 从 2 0 H z 开始, 进行等加速度( 即激振力为常数) 扫描, 一直到 5 倍于强迫振动频率, 函数记录仪描绘频幅曲线, 频幅曲线中各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即为各阶固有频率。 8 振动器振 实混凝土厚度测定 8 . 1 测定条件 按给定的 工况 。 8 . 2 主要仪器、 设备 a 搅拌机、 称量装置、 砂、 石、 水泥等; b . 坍 落度锥 、 维勃度工作台 、 秒表 、 直尺; c 铁锹 、 耙子 ; d . 混凝 L 试模 ; e . 惯性振幅传感器、 动态应变仪、 光线示波器。 8 . 3 测定方法 搅拌好的混凝土装人事先放好混凝土试模和惯性传感器的试验箱内, 开启振动器、 光线示波器, 进 行记录, 试验完毕, 整理记录。 根据测量点振幅平稳及所对应的加速度值大于最小混凝土密实加速度值, 该测量点对应位置 即为密实 。 确定混凝土真 实密实情况是把对应测点混凝上试模内混凝土试块养护后 , 进行压强测定 , 如达到对 应混凝土配比压强 , 即该试模对应测点混凝上 已密实。 距表面最远密实点的距离 即为振动器振实混凝土 厚 度 。 9 振动器噪声测定 9 - 1 测定条件 振动器置 于足够厚的海绵垫上 , 海绵垫与振 动器底座相同 。 在消声室或空旷地方 。 aL” 9 . 2 主要仪器 J G/ T 7 8 -1 9 9 9 声级计。 9 . 3 测定方法 采用半球面法 , 测点位置取 4个点 , 如图 1 3所示。测量半径按下列情况决定 a 轴 中心高 8 0 mm 及以下的振动器 , 测量球半径 , , 0 . 4 m, RO . 3 1 m. b 轴中心高大于 8 0 mm, 但不超过 2 2 5 mm 的振动器 , 测量球半径 r 1 r n , R0 . 9 7 ma 振动器 A计权平均声压级为 艺 L ,、 一K , ) L ,, 一止一N 一一 “ “ 二 (1 6) 式中 L , - A计权平均声压级, d B ; 几, 一 一第 i 点A计权声压级, d B ; K 第 i 点的背景噪声修 正值 , 见表 1 ; N- - 测量点数 。 表 1 修正值表 d B) 振动器测得噪声级 与背景噪声级之差 4J67891 0 修正值 K2 21 . 71 .310 . 80 . 60 . 4 声功率级按 ( 1 7 式计算 L一 L , l 0 1g 咨 口 O (1 7 ) 式中 L , 声功率级 , d B; S o 基准面积 , 为 1 m ; S 半球 面测量面面积 , mz a S 2 7 r r J G/ T 7 一1 9 9 9 附录A 传感器标定 ( 补充件) A 1 标定用的振动器的选定条件 振动器外形基本对称 。 振动器质心到振动器的对称中心距离与振动器长度之比不得大于 Y O - 振动器的转子经过 动平衡 。 振动器的轴承是用稀油润滑。 振动器转轴上偏 心块对 中心对称且相等 。 振动器 的偏心轴转动灵活 , 由于摩擦 , 偏心轴最大静摩 擦角不得大 于 1 . 5 0 , ahc止ef A 2 标定用的振动器偏心力矩测定 偏心轴呈水平状态, 用多股细线绕在直径为d的偏心轴上, 线端吊加重物, 加重物使偏心轴失去 平 衡而转动的最小质量 为 I , , 则 Il l K 2 (Al) 式中M-偏心力矩 , N m; rn ; 一 加重物质量, k g ; d 一 一 偏心轴直径, mo A3 标定 用的振动器振动加速度的计算 称量标定用的振动器的质量 mo 测得标定用 的振 动器 空载振动频率 人 , 。 标定用的振动器振动加速度 a 按( A 2 式计算 m d 2 n f o 2 。 一2 m一 m/ s 1 )(A2 A 4 加速度传感器的标定 把待定的加速度传感器粘在标定用的振动器( 粘的方法按 4 . 2 . 1 . 3 条) 仁 , 并标记振动平面上的加 速度传感器方向, 连接测振仪。 工作正常, 启动标定用的振动器( 标定用的振动器放置在海绵垫上) , 调整 测振仪 电压衰减挡 , 读 出毫伏值 C, 则该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 k按 下式计算 2 m c 9 m d。 2 n .厂 f , ) zf . m V/ g 。 。 (A3) 附加说 明 本标准由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 准委托 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负责解释 。